竞彩猫

图片
欢迎访问宝鸡市统计局网站! 今天是:
本网站支持IPV6
长者模式
当前位置:
首页 > 统计文化

诚信是底色 法治是准绳

编辑:王鑫 来源:凤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:2025-09-29 15:25

刚入职那会儿,我对统计工作的认知,还停留在“把数字填对、算准就万事大吉”的层面。第一次接触统计报表时束手无策,看着表格里密密麻麻的“存栏数”“出栏量”,手指刚碰到键盘就开始发紧——生怕哪个数字输错、哪个合计算错,影响了后面的审核。我便拿出随身的便签本,在纸上写了大大的四个字“别算错数”还特意画了三个圈框住,把它贴在了电脑屏幕下方,那时候总觉得,只要把这几个字盯紧了,把每一笔加减核对清楚,这些报表就不会出问题。直到现在接触到统计工作满一年,再看见这张边角都卷了边的便笺纸,才慢慢明白;当初盯着的“别算错数”,只是统计最基础的要求;比起算对数字更重要的,是守住“真实”这个根。

一、审核促协作,共守诚信底

刚做审核工作时,我满脑子都是“数据得能自圆其说”:存栏数不能超了养殖场的实际场地容量,出栏量不能违背牲口的生长周期,算产值也不能跟市面上的真实行情差太远。有次看一份乡镇肉鸡报表,表里的出栏数和存栏数对着看明显不对劲,出栏量比现有的存栏量还多,我直接标红退了回去,只写了句“数据有矛盾,再核对下”。

没过多久,基层统计员打来电话,语气听着挺疲惫:“同志,我知道数不准,可散户的鸡太散了,账本根本记不全,你先让这表过了,后续我肯定把记录补完整。”我捏着电话,盯着报表上“审核人”那栏空着的格子,突然想起刚入职时领导说的话:“审核不是拦着不让过,而是帮基层把好‘真实’这道坎。”挂了电话,我翻出这个乡镇的养殖台账,发现辖区里几家散户刚交过防疫记录,按肉鸡常规的出栏周期推算,这个月实际能出栏的数量,与报表情况不符,我将台账和防疫记录的线索与基层统计员沟通,说明报表里可能混进了下个季度计划出栏量,提议先按实际情况填报,后续建一套“出栏-存栏”动态台账,方便核对。

从那以后,再碰到数据异常,我不再简单退回报表,而是先查历史台账、防疫档案找线索,带着具体方案和基层对接——是散户漏记了新生畜禽,还是对统计标准理解有偏差,或是台账更新不及时,一起把问题捋清楚。慢慢发现,审核表上的红圈不是“找茬”,而是帮真实数据显形;和基层的沟通也不是对抗,而是一起守诚信的默契。我们要的从不是“好看的数字”,而是经得起查的真实记录,毕竟这背后连着养殖户的补贴、产业的规划,半分虚数都不能有。

二、依法不“死板”,划界护工作
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里“不得伪造、篡改统计资料”的规定,我曾背得滚瓜烂熟,可直到真要面对“灵活处理”的数据请求,才实实在在摸透这句话里藏着的分量。其实依法统计从不是用一句冰冷的“不行”划下绝对界限,而是在规矩框架里,帮助合理的需求找能走的路,核心始终是守住那条不能碰的“红线”与“底线”。

为了把这点悟得更透、做得更实,我自己常盯着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这些法律法规学——一边拆透法条里的关键要求,一边对着报数实操琢磨合规要点,慢慢就把“诚信报数”揉进了日常工作的每一步里,那些原本印在纸上的规矩,也成了心里衡量对错的准星。

这份对规矩的较真,也慢慢影响到了基层的伙伴。后来“按规矩来”不再是我反复叮嘱的要求,基层自己也会主动守着这条线。不是因为害怕追责,而是因为大家渐渐懂得,法律划定的不是“束缚”,而是保护统计工作、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边界。

三、诚信与法治,统计“双支柱”

这一年的审核经历,让我对统计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知:诚信统计和依法统计绝非是两个相互独立标准,而是共同支撑统计工作稳步前行的 “两大支柱”。诚信是内在的自觉,法治是外在的保障;缺少诚信的支撑,法治就会沦为缺乏温度的冰冷条文,没有法治的约束,诚信也很难在统计工作中长久扎根。

以前总觉得“诚信”是道德层面的“软要求”,后来才发现,所有不诚信的统计行为,早已被法律明确列为“硬禁区”,散户瞒报出栏量,是“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”;统计员凑数改数,是“伪造统计资料”等一系列行为,在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》里都写得清清楚楚。而法治的约束也在不断强化诚信的自觉。

每次学习统计违法案例,看到有人因造假被处分、企业因虚报失去资格,都时时刻刻的提醒我,诚信从来不是“附加题”,而是每个人、每件事都必须答好的 “必答题”,而法律,就是评判这道题答得合格与否、规范与否的明确标准。

这种认知的转变,也让我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变化。以前审核时总盯着“数字对不对”,现在更关注“数据实不实”“流程合不合规”。这一年,我从一个只会核对数字的新人,变成了能与基层共守底线的审核员。

未来的日子里,我依然会握着“诚信”与“法治”这两把钥匙,在每一次报表审核中、每一次基层对接中,守护好畜牧统计的数据真实,也守护好自己作为统计人的职业初心——因为我知道,我们笔下的每一个数字,都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“晴雨表”,都是养殖户过日子的“定心丸”,容不得半点马虎,也掺不得半点虚假。